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认真落实“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工作总要求,体育与健康学院面对突然严峻的新冠疫情,主动谋划,积极应对,迅速对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相应调整,保证疫情防控期间体育教学正常进行,通过超星学习通课堂教学、视频示范指导课外锻炼和内外联动、覆盖全员的线上竞赛,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主动锻炼和积极参赛的习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练赛一体化的疫情防控时期立信体育线上教学新模式”。
一、形式活泼、因地制宜、凸显思政元素的线上课堂教学
为落实学校关于线上教育教学的部署,体育与健康学院按照学校教务处要求认真做好教学准备,细化落实在线教学的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线上讨论、案例收集等各个环节,以超星学习通平台和微信平台为主,辅以腾讯会议进行教学,努力保障在线课堂教学质量。学院专兼职教师55人从第一周起开展线上授课,共开设65门课程、439个班级,选课学生合计11604人次。其中体育必修课(含体育保健及预科班体育课)27门、330个班,体育选修课38门、109个班。
(一)增大视频教学和赛事欣赏比重,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
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对体育场馆、时空环境、运动器械、动作示范、纠正指正等条件有着特殊的要求。在体育与健康学院线上教学会议的部署要求下,老师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综合运用在线直播、视频教学、比赛欣赏、三维动画、图文讲解、讨论反馈以及运动打卡等方法,多措并举保障教学效果。
学院几乎所有线上体育课件都包含了视频教学和赛事欣赏内容,最大程度触发学生对体育项目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对技术动作进行模仿练习,提升学生赛事欣赏能力,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所学项目竞赛规则,这些效果往往是线下体育课程无法达到的。

(二)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克服线上教学场馆器械难题
疫情期间,由于师生居家隔离,体育课程无法在体育场馆进行,也难以找到教学所需的运动器械,但体育与健康学院的老师们都积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提高教学效果。例如乒乓线上课程,面对握拍、挥拍教学环节没有球拍的实际困难,岳峰老师示范并鼓励同学寻找身边类似球拍的生活物品作为替代,从而完成握拍和挥拍动作训练。

刘禹辰老师在游泳课程中,利用陆地俯卧徒手练习展示蛙泳腿收翻蹬夹分解动作。同时刘老师还采用了录制视频讲述技术动作要领、陆地模仿水中姿势、三维动画辅助观看等教学方式,让“陆上游泳课”进行的有声有色。

(三)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凸显体育育人功能
体育教学中凝结着团结协作、勇敢拼搏、规则意识、追求卓越等精神力量,蕴涵着巨大的思政教育价值。体育与健康学院教师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体育课堂中,推动学生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理念,培养爱国情怀,激发拼搏精神,进一步坚定打赢疫情防控战的决心。
冉宁培老师在《网球》第四周课程中,以2022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单冠军巴蒂突然退役和“青蛙公主”谷爱凌现象作为切入点,激励学生“学以增智”把握时代大势、“学以提能”勇担时代重任、“学以致用”求变中再创佳绩。她时时在课堂讨论互动中引导学生挖掘更多的体坛名人现象,通过抛出问题,让学生结合兴趣爱好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
杨正阳老师在《篮球》竞赛规则教学中,结合竞赛规则课程内容,详细讲解篮球规则,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并结合NBA、CBA等篮球赛事典型案例、杰出篮球运动员成长史等,向学生传递篮球文化,激发学生的拼搏精神。
张振宇老师在《排球》线上教学中,采用“女排精神”作为课程思政案例,讲述中国女排运动员在历次比赛中的奋斗足迹及取得的辉煌战绩,鼓励学生学习女排运动员拼搏向上、不畏困难、勇于争先、自强自信、为国争光的精神品质,激励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不畏困境、奋发有为,坚定抗疫必胜信心。
二、视频示范、远程指导、朋辈激励的线上课外锻炼
(一)视频示范指导的“课间一起动起来”课外锻炼
3月中旬以来,体育与健康学院组织陈仁花、杨娟娟、陈丹、翟鲁波、刘洋、岳峰、冉宁培、刘强和刘云娜等9位中青年骨干老师录制“课间一起动起来”系列课外锻炼指导视频。老师们积极发挥专项特长,因地制宜,认真录制,目前已经录制完成并在学校微信公众号发布三期,累计阅读量7725次,收到学生们的热烈追捧。
(二)朋辈激励的校际线上体能训练
校赛艇队是学校近年来组建的高水平运动队,在上海市竞赛中屡屡取得不俗成绩。3月以来,因受疫情影响,无法进行系统训练,队员体能面临无法保持良好状态的局面。体育与健康学院教练周航老师、何翌老师积极拓展思路,联合同济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高校赛艇队,每周定期开展线上居家训练,针对赛艇运动员核心力量进行专门练习。各校队员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铆足一股劲,争先比拼,相互激励,积极参与到每次居家线上合练中,通过线上合练实现“停课不停练”。
三、内外联动、激情澎湃、全员参与的线上体能竞赛
(一)内外联动的中国大学生健康校园大赛暨AI体能赛
为缓解疫情期间居家和在校学生的焦虑情绪,切实发挥体育教学育体、育心、育人的教学目的,4月初,体育与健康学院联合党委学生工作部引进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办的中国大学生健康校园大赛暨AI体能赛,该赛事采用人工智能在线判定动作规范性并记录有效数据,参赛过程可视化、参赛成绩可量化。为吸引更广泛学生的参与,学院在全国奖项之外,配套了校内奖励,周赛奖、月赛奖、学期奖及完赛奖环环相扣。随着活动影响日益扩大,参赛学生不断增长,目前全校累计报名总人数7635人、累计参赛63339人次、日均参赛人数2486人,在第四周全国260家参赛院校中参与度排名第八,成为上海唯一进入前20名的高校。该项赛事也成为我校参赛人数最多的单项体育赛事,超过30%的参赛学生养成了每天锻炼打卡的习惯。
(二)激情澎湃的阳光体育大联赛云竞赛
为进一步筑牢“班级—学院—学校”全面发动、人人参与的三级竞赛体系,为全校学生提供体育竞赛平台,在竞赛中健全人格、锤炼意志,4月6日,体育与健康学院以腾讯会议为平台,组织举行2022年阳光体育大联赛云竞赛暨“运动战疫,健康立信”居家健身系列赛之平板支撑项目决赛。学生选手们在比赛中尽展青春活力与对运动的热爱,通过参赛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提升了身体素质,调节了精神和心理。
面对疫情防控对体育教学带来的冲击,体育与健康学院积极应对,稳中求变,通过构建课堂教学、课外锻炼和线上竞赛三位一体的疫情防控时期立信体育线上教学新模式,帮助学生实现“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体育育人目标,有力保障了疫情防控时期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